河北肃宁县西乾泊村是专产渔具的淘宝村,一天要向全国卖出数万根鱼竿。如今,西乾泊靠着渔具生意,已经“钓”到了全村的小康。普通人很难想象的是,全国渔具之乡却是一个四季少雨、河流干涸的北方农村。
一些农村地区在致富道路上似乎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阶段,似乎家乡没有资源,就不能开拓市场,就不能脱贫致富。背靠资源固然是有利条件,但产品能否卖出去,终端在于市场,不是有些农村产品丰富也照样卖不出去吗?
西乾泊村很多村民从来就没钓过鱼,甚至没见过现代化的钓竿是啥模样,但“钓”到了全村的小康。肃宁县县长王志乾表示,这离不开全县上下对电商产业的重视,阿里巴巴等平台提供的支持,还有肃宁父老乡亲渴望脱贫致富,对电商这种由衷的认可和热爱。但从更根本上说,这是电商扶贫背景下的一场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农民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放眼全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
农村电商的发展正在从“数量经济”模式转向“数字经济”模式,它以包括AI、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物流体系带来的新流通等内容为手段,创新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农商”机制,合作社社员均为建档立卡户,由此建立起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培育新模式,其产品的性价比大大提高,一根高档钓竿的收入可能就是两亩地一年的收入。
缺水村鱼竿“钓”小康的启示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由农产品的浅消费向深度的资源开发转型,由小范围探索示范向大范围广泛对接转型,由简单的直接对接向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社会化对接转变,由传统的对接形式向各类创新的对接方式转型,由一般的产销模式向深度的产业链改造进行转型。也就是说,农村电商发展正在变得立体化、链条化,碎片化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行了。这就需要加强融合创新,解决“有产无量”“有品不优”的问题,打通山区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发挥好服务农村的“店小二”精神,帮助农民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推动农村新旧动能转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