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存在过国营经济制度的,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盐铁朝廷官方专营制度。如果我们能够弄清楚西汉的盐铁国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利弊问题,那么,这对于今人知解一些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其利弊,是有好处的。
一言以蔽之,汉武帝时代时兴起来的西汉官营盐铁经济制度,是战时经济政策的产物。汉武帝执政初期,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要肆意对北方匈奴用兵,与此同时,宾服西南夷的大规模军政行动也拉开了帷幕;特别汉武帝执政的中后期,他又分别对西羌、朝鲜、南越国、西域、西南夷大规模用兵。打仗,归根结底就是在打钱和打壮丁,而钱财和壮丁,那都是由老百姓去负担的,政府历来不过就是军队和后勤物质的征集管理和运用者而已。
汉初的“文景之治”的基本国策,是藏富于民的,即,汉武帝之前的中国,实行的是比较彻底的私营农工商经济制度,国家财富主要集中在民间老百姓和工商业主们的手中,那么,汉武帝时期的西汉政府如何从民间和老百姓手中去筹集军资呢?这就决定了汉武帝怎么样与民争利去进行他亲自发动的战争的首要问题了。
通过《史记·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的工商情况和国家开战情况的介绍可知,汉武帝时期,西汉中央政府为了集资战争经费主要采用了三个办法,一是官方向社会中的富人卖爵卖官而集资,二是中央官府将各地民间的盐铁业和酒业强行收归官方专营以集资,三是官方容许罪犯以赎金减刑去集资。这样,就在工商领域里正式形成了朝廷的国营经济制度了,同时,国家爵位、经济财富、政治法律三者之间也形成了可以公开买卖交换的关系。
通过史载可知,当时的西汉中央政府采取强制手段把原本那些民间私营的盐铁业强行没收为国有,同时下达了对民间私家盐铁经营的禁止令,如果谁要反对这种盐铁官方专营制度而在民间私自经营盐铁业务,一旦被发现,不但要没收其财产,还要把当事人的肢体戴上镣铐加以处罚,这其实就是恢复了汉文帝时期就已经明令禁止的暴秦肉刑制度了。由此可见,当时西汉政府为了应
急国家对外开战的紧急军情,许多经济制度逐步被改变成了一种“战时经济政策”,也就是完全由中央政府去干预和指导社会经济运作。强制性和指令性的官方专营经济制度的本质,其实就是军政经三合一的特殊社会经济运作现象。通过司马迁的介绍,还可知,汉武帝时代肇始的盐铁国有专营制度,从一产生起,就已有其严重的弊端在其中,这就是“官商合一”或者“官商勾结”现象的公开出现。当时,西汉绝大部分郡、国、县都设置了盐铁官衙官员,这实际上就由中央政府设置起了一种全国性和强制性的盐铁官营的执行、纠察政治法规体系了。
而且,更让人意外的是,“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即,时任朝廷大农盐铁丞的孔仅、东郭咸阳本身就是商贾出身,在朝廷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以后,他们委派各地的盐铁管理官员,大多就是原来的盐铁富豪,而这种官商合一的盐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必然要给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一系列严重不良后果。
汉武帝时期,全国有二十七郡和三十六县实行了盐官制度,他们分别是:河东的安邑(今山西安邑),太原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南郡的巫(今重庆巫山),巨鹿的当阳(今北南宫),渤海的彰武(今河北沧县),北海的都昌(今山东昌邑),北海的寿光(今山东寿光),东莱的曲成(今山东掖县),东莱的东牟(今山东文登),东莱的黄县(今山东龙口),东莱的当利(今山东掖县),
东莱的昌阳(今山东莱阳),琅琊的海曲(今山东日照),琅琊的计斤(今山东胶县),琅琊的长广(今山东莱阳),会稽的海盐(今浙江海宁),蜀郡的临邛(今四川的邛崃和蒲江),犍为的南安(今四川乐山),益州的连然(今云南安宁),巴郡的脍忍(今重庆云阳),陇西(今甘肃陇西),千乘(今山东滕县),安定的三水(今宁夏固原),北地的弋居(今甘肃宁县),上郡的独乐(今甘肃宁县),
上郡的龟兹(今山西榆林),西河的富昌(今内蒙古萨拉齐),朔方的沃樊(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五原的咸宜(今鄂尔多斯),雁门的楼烦(今山西宁武),雁门的沃阳(今山西应县),渔阳的泉州(今天津武清),辽西的海阳(今河北滦县),辽东的平郭(今辽宁盖县),南海的番禺(今广东南海),苍梧的高要(今广东高要)。
相比之下,汉武帝时期对铜铁的管理制度更加严格,全国有三十九个郡国和四十八县实行了铁官制度,他们分别是:京兆的郑(今河南郑州),左冯翔(今陕西韩城),右扶风的雍(今陕西凤翔),右扶风的漆(今陕西麟游),弘农的宜阳(今河南宜阳),弘农的黾池(今河南黾池),河东的安邑(今山西夏县),河东的皮氏(今山西河津),河东的平阳(今山西临汾),河东的绛(今山西曲沃),太原的大陵(今山西文水),河内的隆虑(今河南林县),
河南的荥阳(今河南荣泽),颖川的阳城(今河南登封),汝南的西平(今河南西平),南阳的宛(今河南南阳),庐江的皖(今安徽潜山),山阳(今山东金乡),沛的沛(今安徽淮北),魏的武安(今河南武安),常山的都乡(今河北元氏),涿(今河北涿县),千乘的千乘(今山东高苑),济南的东平陵(今山东历城),泰山的赢(今山东莱芜),齐的临淄(今山东淄博),东莱的东牟(今山东文登),琅琊(今山东诸城),东海的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海的朐(今江苏东海),
临准的盐渎(今江苏盐城),临准的堂邑(今江苏六合),汉中的沔阳(今陕西勉县),蜀郡的临邛(今四川的邛崃和蒲江),犍为的武阳(今四川彭山),犍为的南安(今四川乐山),陇西(今甘肃陇西),渔阳的渔阳(今北京密云),右北平的夕阳(今河北滦县),辽东的平郭(今辽宁盖县),中山国的北平(今河北满城),胶东国的郁秩(今山东东平),城阳国的莒(今山东莒县),鲁国的鲁(今山东曲阜),楚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广陵国(今江苏扬州)。
盐的生产,还是主要由盐工们自家生产,但是,盐工生产出来的盐,不能转卖私人商贾,只能被朝廷部门专门收购和统一销售,所以,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统购统销的经济制度了,中国历史上的这种由官方统购统销的经济制度,最早就是产生在盐的生产经营上。铜铁的生产和供销制度就复杂些了,这主要是因为铜铁的生产程序比较复杂所致,在凡是存在铜铁矿山的地区,都设置有铁官。铜铁的冶炼和铜铁制品的铸造,也各自设置有铁官,这些铁官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以防止他们互相勾结。
中央政府专门设置有大农职官盐铁丞负责管理盐铁的生产经营,地方则有各式各样的盐铁酒的管理官员,这种官商合一的管理制度难免盐铁生产经营之中的偷工减料和胡作非为,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少盐铁生产工场管理官员的用工,都是犯人,这就把盐铁生产工场搞成监狱之地了,再加之各盐铁生产工场中的官吏和军队对犯人身份的工人折磨甚多,所以,西汉王朝中后期,各地盐铁工场中的工人举事暴动之事甚多。
汉武帝榷酒酤的问题。所谓的榷酒酤或榷酤酒,就是酒的生产经营和买卖。西汉王朝禁止酒酤,并非起源于汉武帝,而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时代就肇始的经济政策,前年的汉文帝后元年,汉文帝因为酿酒过于浪费粮食而曾下达过禁酒诏令。前年的汉景帝中三年,因为干旱造成歉收,汉景帝也曾因此下达过禁酒诏令;“夏,旱,禁酤酒。”
这就是说,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的禁酒,是针对粮荒时制定的紧急应时政策,一旦国家和地方的粮荒已过,这禁酒令就自动解除了。酒业,不仅仅是民间重要工商物流产业,也是地方税赋的重要来源之一,更是许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品。相比之下,汉武帝时代肇始的禁酒政策,那就不是为节约粮食了,而是与盐铁官营政策一样是为了与民争利地筹集军资。
结语
前99年的汉武帝天汉二年春,汉武帝再次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兵出西域,本来就已被连年战争拖累得国家财政空虚的西汉朝廷再次加大了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和盐铁官营征收管理,可能是因为本年的财政过于空虚的缘故,汉武帝为了给西征的李广利大军筹集军资,他于本年“初榷酒酤。”也就是将酒业生产和经营买卖也全部官营化了。汉武帝“榷酒酤”,应该晚于他官营盐铁业约10余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