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长青:揭秘状元!古代状元是这样产生的!
诸葛长青:状元文化是中华文化一道靓丽状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诸葛长青
状元,代表人中龙凤。
自从隋唐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状元。
诸葛长青荟萃古代状元科举资料分享有缘者。
一、状元一词来历。
状元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诸葛长青看到,状元一词,出自唐朝。根据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年)废除,历经近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儒客文人都把科举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
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二、我国有多少位状元?
中国有多少状元?
诸葛长青看到资料展示,累计状元有三个数字:
、、。
以哪个为准?诸葛长青认为还是以为准。
因为这个数字是五行八卦天人合一的数字。
7,为八卦的艮卦,为高山、为臣子、为顶梁柱。
这个数字概括状元,是为天数也。
专家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在这年间,科考的榜数为榜,共产生了名状元(一说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人。
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达官显贵,无一不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成了亘古不变的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因而,苦读寒窗数十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以文入仕,为的就是跻身宦臣,光宗耀祖。
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殿试第一,马上就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的仕途。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而清代,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三、古代状元怎样产生?
诸葛长青查阅科举考试程序,发现:中状元,需要经历四层考试筛选,而且需要文笔好、书法好、形象好、口才好!
譬如:乾隆十三年()进士,殿试头名状元梁国治。由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以经术勤吏治,清俭自守,好学爱才,治事敬慎缜密。有《敬思堂文集》。曾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卒谥文定。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状元产生需要经历四道程序。
哪四道程序呢?诸葛长青分享有关状元产生资料。
第一程序:参加“童试”,成为秀才(生员)。
童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诸葛长青:成为秀才,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就具备持续考取举人的资格,而且可以免税免徭役,见了县官不用下跪。
第二程序:参加“乡试”,成为举人。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诸葛长青:考取举人,就可以出任官职,也可以继续考进士。
第三程序:参加“会试”,成为贡士。
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先应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程序:参加“殿试”,成为进士,进士第1名是状元。
会试后,贡士再应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的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1—3名)、赐进士出身、赐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明、清科举殿试的名次分为一、二、三甲。
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
三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人),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取士,除两朝开创之初外,大体每科取士三百人左右,又因题请及恩诏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属于特殊情况,并非“恒制”。同进士出身的进士也是正牌进士,只是名次靠后而已,三甲进士也可以去考庶吉士。会试定去留,殿试排名次,殿试排出的名次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当时的评阅试卷的读卷官的好恶和作为主考官的皇帝的心情。
譬如:在乾隆十三年殿试头名状元梁国治。他通过了四个程序,成为状元。
诸葛长青分享清朝乾隆年间状元梁国治书法,相信大家看了,内心定会敬佩不已(部分资料图片选自网络)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
zhug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