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小分队:记者代晴崔上
在沧州市肃宁县梁村镇北曹庄村,有一座长眠着48位八路军战士的烈士墓,当地人亲切地称呼这里为“四十八烈士墓”。每逢清明、春节等当地祭奠先辈的日子,附近的村民和中小学生都会自发前来扫墓,他们像缅怀自家先人一样,虔诚地祭奠着这些无名英雄。
战士已亡,深埋厚土。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当地的村民们对八路军的感情依旧深厚。北曹庄村91岁离休老人曹颖把守护烈士墓当成事业,把宣讲英烈精神当成使命,义务守墓36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多名老党员也加入到守护烈士墓的行列。77岁的尹书文、81岁的曹步元,十几年来坚持打扫墓地,讲解英雄故事,只愿烈士的英灵获得安息。
跟随老党员尹书文以及北曹庄村村干部杨国安的叙述,大家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肃宁县四十八烈士墓。代晴摄
师打响挺进冀中第一枪
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于是,日军将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冀中平原成为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年1月,贺龙率八路军师奉命挺进冀中,与冀中军区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日军多次战役“围攻”。
年1月31日,八路军师团3营10连进驻河间城西北曹庄(今属肃宁县)。村干部杨国安听曹颖老人以及其他的长辈说,当年战士们进驻北曹庄村的时候正是半夜,为了不惊扰村民,他们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倚靠在农家门外休息。乡亲们第二天一早起床,才发现院子外来了八路军。战士们每人顶着一顶草扎的伪装帽子,身上的军服很破旧,脚上穿着用麻绳、布条编起来的草鞋,操着一口当地人听不懂的南方方言。通过手势比划,战士自我介绍是“老八路”,来这里打鬼子。乡亲们赶紧把大家迎进屋里,聚在热炕头上,战士们暖和了之后就帮着挑水做家务,隐蔽在各家院子中。
肃宁县当地修建的英烈亭。代晴摄
年2月2日凌晨,日军从河间、任丘集结余人,妄图到肃宁建立伪政府。在北曹庄村北、中堡店,八路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毙伤日军余人,并跟踪追击到河间城下,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堡店战役。师首战告捷,打响了挺进冀中后的第一枪,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冀中军民。在这场战役中,共有48名八路军勇士壮烈殉国。
村民抹着眼泪掩埋烈士遗体
77岁的尹书文说,他的叔叔尹国栓当年亲眼见证了这场战斗,双方交战整整一天,非常惨烈。“打仗那天是腊月十四,天气非常寒冷。大清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哨兵出来打探敌情,发现了敌人,牺牲前鸣枪通知了其他战士。”尹书文说,当时驻扎在村里的战士大多正准备吃早饭,听到枪响扔下手里的碗筷就冲了出去。
四十八烈士墓被肃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晴摄
杨国安告诉记者,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战斗中,有一位年轻的小战士,为消灭日军机枪火力点,匍匐迂回接近敌阵,连投两枚手榴弹消灭了敌人。因投弹距离太近,他自己也被炸伤,肠子露出腹外。“这名战士一边把肠子塞进肚子里,一边抓过机枪艰难返回我军阵地,遗憾的是这名战士最后还是牺牲了。”杨国安说。
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转移,村民们共找到48位烈士的遗体,将他们集中起来重新安葬。“当年,为了不让烈士的遗体直接被土掩盖,一位乡绅捐出了草席,村民们含泪将这些烈士合葬在了一起。”杨国安说。事后,村民们才知道,这些战士很多都来自湘鄂西根据地,经历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又从晋西跋山涉水来到冀中,最终牺牲在了北曹庄。
肃宁县四十八烈士墓纪念碑。代晴摄
肃宁当地为烈士树碑修墓
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肃宁县北曹庄、中堡店、管中堡、都中堡、解王中堡的村民就自发集资修建了一座“中堡店战役(即曹家庄战斗)殉国四十八烈士碑”。“取义成仁,永著千秋”“光明皎洁如日月,英名长存若山河”……石碑上的碑文由晚清贡生张春轩老先生撰写,深切表达了冀中人民对殉难烈士的崇敬。
年6月,原师团政委廖汉生将军来肃宁凭吊烈士,之后政府重新修整了烈士墓。7年,肃宁县委、县政府又把烈士墓周围的红砖改砌了大理石,并在坟墓西面盖起了英烈亭,将张春轩撰文的石碑挪至其内。
北曹庄村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代晴摄
如今,烈士墓上六个烫金大字“四十八烈士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刻有“抗日英烈永垂不朽”的汉白玉墓碑,令人肃然起敬;墓园三面种植的象征着48位英烈的48棵松树,苍翠挺拔。四十八烈士墓被肃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地方祭奠的日子,都会有村民和学生自发前来扫墓瞻仰,英雄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传颂着。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相关部门多年的查找。目前,48位烈士的姓名被全部查明。
老党员尹书文(左)和曹步元(右)坚持义务扫墓。代晴摄
耄耋老人义务守墓36载
在北曹庄村,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令人敬佩,他就是曹颖。年,9岁的曹颖目睹了战斗全过程,受烈士的激励当兵入伍。年,曹颖离休后回到家乡,义务守护四十八烈士墓,一守就是36年。
从当年的那个懵懂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曹颖用一生的崇敬和漫长的守护,表达着对英烈的敬仰之情。平时,他会清扫烈士墓周围的落叶,擦拭烈士墓上的大理石。到了清明节,只要有前来扫墓的单位、团体或个人,他都会全程陪同讲解,有时候一上午就要讲解五六场,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在他的讲述下,人们记住了烈士们穿着破布衣服,啃着谷面饼子,奋勇杀敌、英勇殉国的事迹。
曹颖老人讲述48烈士英勇抗战的事迹。(资料图)
为了让后辈们记住这些英雄,曹颖遍访有关部门与知情人,多方搜集史料,写成了《“老八路”烈士墓》一书,成为这段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曹颖坚持为烈士扫墓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他本人也入选了“年度感动肃宁人物”。面对采访,他总是说:“我个人不值得报道,要让大家知道这些抗日牺牲的无名‘老八路’们。”
如今,91岁高龄的曹颖因病住院,无法再亲自讲述先烈的壮举。但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们从他手中接过了义务扫墓、讲解事迹的接力棒,“我们要像曹颖老人那样,自觉扛起爱国的大旗,把革命历史一代代地讲下去!”杨国安说。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北曹庄村种植的梨树竞相吐蕊,一朵朵绽放在枝头的梨花,就如同当地百姓越过越好的日子,充满生机、朝气蓬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