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幅长卷,当我们再次回顾历史的时候,或庆幸,或迷惘,铺展开来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发展历程,这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肃宁”作为地名始于北宋初年。肃宁县一带地处宋、辽边境地带,是宋、辽连年征战的前沿,宋、辽、金多次在肃宁境内激战,人口大减,户不满千。公元年北宋朝廷在肃宁一带建立了军事要塞“平虏寨”,以防备北方敌人的侵袭。“平虏寨”这么取名的用意很明显,平者,平定也,虏意为俘虏,不难看出“平虏”是古代中原政权对北方外族的贬称,意在表达对辽作战获胜的信心。
宋辽在冀中作战长达二十多年,双方损失惨重,遂商议罢兵议和。宋朝大臣曹利用和对方谈判,最终达成了一致。根据规定,双方以白沟一线为界,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国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最终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十二月十五日(公元年),宋真宗由澶州回东京,改边境各军号,如平虏城改称肃宁,改威虏寨为广信等等。“肃宁”一名是因肃宁领域内有肃水,另说是“和肃安宁”之意。
所以,原来的平虏寨后来被改称为“肃宁城”。如此命名,大概也蕴含了统治者希望边境安宁的意思。此后年间,宋、辽两国未发生大规模战事。澶渊之盟,让宋、辽两国开始了百年的和平。肃宁城安详地站在大宋北境,用她的名号诠释了这段历史。到了金正隆元年(年),在此设置肃宁县。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肃宁以前叫“载阳”,东汉光武帝刘秀经营河北的时候,曾经夜走三阳,被敌人追得从高阳经载阳跑到了饶阳。肃宁东有一村庄牛军庄,传说是宋朝杨六郎为抗辽大摆火牛阵的地方。在宋朝,杨六郎镇守边关的时候,嫌“载阳”音同“宰杨”,就改为“肃宁”,取“靖素安宁”之意。
在此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肃宁”的名字也就沿用了下来,肃宁”这个地名,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见证。迄今已有年的历史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