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个特教儿童——记肃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文图杨进涛我县有这样一个特殊儿童群体,他们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和智力发育障碍,不能完成正常的普通义务教育,但他们依然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是这个时代的责任。在肃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心怀大爱,担当敬业的特教团队,他们用无私的付出,呵护着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进肃宁县特殊教育学校,从校园外观环境到校内软硬件建设,再到每个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无不浸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意,家长们都说“这里的女老师都像妈妈一样关心特教儿童,我们孩子交给这里,比在家里还享福呢。
”伸出大拇指兜里有糖果当天记者见到,特教学校老师和孩子们正在排练六一将要演出的节目,老师认真纠正孩子的动作,孩子们积极参与表演,准备给家长汇报,向社会展示,学会的本领,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导。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给学生挑起大拇指,称赞鼓励,从兜里拿出一块糖果,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奖励。图片胡秀芝老师从年任教,年成立特教学校时就来到这里,今年55岁,从教30多年,是学校从事特殊教育最长的老师,年底就要办理退休手续。由第三中学的普教化学老师,从教特殊教育,面对陌生的残障孩子,一个崭新的领域,困难和挑战,让胡老师深感责任和压力。来到特教学校的第一个暑假,她和其他老师们没有休息,沧州市特教学校派来的专业讲师带来的培训,胡老师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面对着单纯天真的特教学生,胡老师拿出百倍的热情,几乎把全部身心花在了特教学生的教学上。一个冬天,8岁的小元(化名)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午饭后回宿舍的路上在走廊就控制不住大便了,叉巴着腿走路,嘴里咿呀咿呀地说:“粑粑——拉啦。”胡老师发现后,猜测出孩子是裤子里大便了,第一时间把孩子抱住,熟练地褪下裤子,仔细地擦拭干净,又喊来另一位生活老师,打来温水,清洗干净。孩子觉得自己错了内疚地哭泣。胡老师像妈妈一样慈祥地安慰孩子,以后注意就行了。中午顾不上休息,胡老师又把弄脏的裤子鞋袜洗干净在暖气上烤干。“像这样的事儿,哪个老师碰上了,都会这么做的。”胡老师自豪地说:“特教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从校长到老师,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尊重孩子,爱护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送教下乡真情奉献肃宁县特教学校的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校生,一是送教生。学生最多的时候人,其中送教生在一半以上。全校教职员工19人,送教生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教学任务之大可想而知。图片于冬梅是年调入特教学校的,她说:“我年轻,下乡跑腿教课的事儿,我来吧。”于老师通过听评课领导的指导,外出培训,外出听课学习,还有自己阅读专业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快速提升。鼓励加奖励,是于老师惯用的手法,她不满足于在学生家的屋里单调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多地认知社会,熟悉环境,她用爱心和耐心,循循善诱地教会孩子更多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本领。一手挑着大拇指,一手举着诱人的糖果。“你真棒,你能行,做好了,还有更好吃的奖给你。”微笑中的殷切鼓励,给孩子满满的信心,蹒跚的孩子一步步走向未来。春天的梨树开花了,夏天的坑塘有水了,秋天的玉米结穗了,特教老师把大自然的万物景象告诉孩子,还有必要的安全常识。特教生家庭很多都是农村困难家庭,环境杂乱,生活拮据,有时送教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殷家官庄是离县城较远的一个村,小伟(化名),今年16岁,是一个智力残疾并伴有肢体残疾的孩子,父亲是一个聋哑人,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一个会写字的,无法沟通交流,为了给他家填报农村低保户手续,于老师多方奔走费尽周折,终于为他家办好低保手续。乡亲们看在眼里,都夸赞说:“还有这么好的老师啊,这家人可算遇到贵人了。”于冬梅说:“现在不仅是我,就连爱人参加婚宴都记得装几块喜糖,回来给我,用于奖赏特教的学生。”“当孩子每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会高兴得不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责任,价值体现了,再累也值了。”共享阳光快乐成长现在的肃宁县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春霖街北段路西,始建于年,是肃宁县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有厨房、餐厅各一个,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康复中心、感统训练室、家政室各一个,新增康复感统律动室一个,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今年上学期,学校在籍学生97人,其中在校学生46人,送教上门学生51人。专任教师14人,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校长张亚贤介绍说,特教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减负”的出发点,以“尊重生命尊严,创造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闪亮生命的光彩”为办学宗旨,“共享阳光,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校训,以“尊重、仁爱、同心、尽职”为学校师德师训,逐渐形成了特教学校特有的校风。他们以抓好智力残疾和听力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为根本,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重视学生康复,将学生身心康复工作贯彻于学校一切工作之中。坚持补偿性原则,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全体教师为残疾学生健康成长竭尽全力,共同打造一流特教品牌,努力让每个孩子有能力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能够较独立地去生存和生活。他们在“养成教育、快乐教育”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学校开设了音乐、舞蹈、古筝、架子鼓等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和快乐的环境中去学习、去改变、去成长,让孩子们逐渐消除胆怯、自卑、封闭的缺点,逐渐走向阳光快乐。为了帮助学生康复,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还开设了一小时跳操课程,全体师生跟随动感的音乐尽情舞动,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了体质。学校建设了劳技室、家政室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会说话、懂礼仪、能交流的同时具备一定生活能力。在特教学校的荣誉室,满墙的奖状和锦旗,浓缩着特教人的付出和汗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来自牛军庄村的小星,肌肉萎缩,排斥外人,心理障碍,在特教学校的变化和成长让家长万分感激,孩子奶奶把新鲜的香椿芽送给老师,表达心意。
来自梁家村镇梁家村的小函(化名)患有唐氏综合征,今年12岁,在特教学校的5年时间,特教学校多方救助他家,送来米面油被褥及善款,对孩子更是视如己出。特教人的爱心付出,换来孩子快乐成长。这个农村困难家庭,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孩子如果离世了,他们将捐献遗体,为社会做贡献。在肃宁县红十字会签字后,孩子的妈妈崔女士动情地说:“肃宁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太好了,对我们孩子百般呵护,我们家没有什么好回报的,一旦孩子走了,就让他的身体为国家做点贡献。我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特教学校老师给他第二次生命,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孩子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