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一位工作生活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手艺人,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就像普通妇女一样,不惹人注意。可是,她又是那样不平凡,是沧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锦丝绣传承人。受家庭熏陶,王志娟自幼跟随奶奶和姑姑学习锦丝绣手艺,她在锦丝绣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踽踽前行了近40年。在锦丝绣这门古老技艺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传统精湛手艺面临失传风险的当下,她为了留住文化,毅然用肩膀担负起培养传承人的重任,广招徒弟,悉心传人。据了解,锦丝绣是一种精致而高雅的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刺绣技艺。在没有文字之前,这项古老技艺的整套制作手法,就靠手把手教,一代传一代。但由于挑花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很多人仅仅都是勉强学会就作罢。“挑花需要极强的耐心,要坐得住。现在的小孩子见的东西多了,沉不住气。”回忆学习挑花经历,王志娟像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饱含深情。40年 创业打拼自小就痴迷锦丝绣的王志娟,从8岁时开始“偷”看奶奶绣花,到后来试着自己尝试挑几针,再后来的虔诚热爱。40年中,王志娟坚持学习刺绣,练就了一手炉火纯青的技艺。短短一秒钟,她可以将一根丝线劈成1/64,可准确完成穿针,甚至能走5个乱针回合。年,王志娟从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办起了第一家门店锦丝绣工作室——“丽绣坊”。“我身上唯一值钱的是手艺。”王志娟联系了以前认识的几个朋友,开始接一些制作绣品的活,“主要是绣一些饼干大小的绣片,缝在衣服上装饰用。”渐渐地,她的名气大了起来。年,王志娟只身一人前往苏州,在当地寻找“绣娘”,物色厂房,用自己6年积累下的全部积蓄,租下了一个曾为韩国博物馆加工刺绣工艺品废弃厂房,成立了“丽绣坊”第一个工厂,她坚持做锦丝绣,不仅是为赚钱养家,更想保留这门技艺,让锦丝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她的工厂,除了经营锦丝绣产品,还不断招收学员,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直到年,经在北京工作室工作的肃宁籍“绣娘”介绍,王志娟被肃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就这样,经过调研,她决定将苏州工厂整体搬至肃宁,通过8年的潜心经营,目前在肃宁工厂工作的“绣娘”已达百余人。40年 潜心研艺“锦丝绣行业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意思就是学习基本针法四五年时间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基本针法以外是千变万化的技艺演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直到老了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没学到,学无止境。”王志娟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她从小跟随奶奶学习锦丝绣传统针法技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在北京念书期间,又跟随姑姑研究交流绣技。那个时期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夙兴夜寐,周末不休,一刻也不停歇。几十年来得益于奶奶和姑姑的身传言教,王志娟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吸收其他绣种的技法,融入自己的技艺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使锦丝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她先后试制成功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双面人物乱针绣,为使动物的毛发达到更加蓬松的双面效果,又创新了交叉套针的技法,推进了锦丝绣传统针法的发展、提升,将锦丝绣发展到新的高度。第八届淘宝村高峰论坛在肃宁举办,她本人的手绣作品《海水江崖牡丹凤》礼服现场展出,让每一位在场观众都赞叹不已。作品采用了手绣盘金、打籽、平绣三种刺绣工艺,历时个小时,精绣而成,在真丝织锦缎底料上,一只灵动的金凤跃然于上,通透、灵动、飘逸。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说到这幅作品的灵感,王志娟表示,她从小就非常喜欢凤凰,经常见到一些凤凰展翅的图片,就感觉凤凰全身的羽毛都充满了灵动感,被深深地震撼了:“每一根羽毛都在颤动!”而她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将它绣出来。她紧紧抓住了凤凰展翅前的一瞬间,以每根丝线的三十二分之一丝,十六分之一丝,八分之一丝等不同粗细的丝线,以接针、回针、别针、齐针等针法绣出每根舞动的飘逸柔美的羽毛,以互套针、交叉套针、施针等长短不等的技法绣出身体胸部、头部、翅膀等不同部位的羽毛。这件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王志娟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0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