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日夜里,时任冀中八分区青救会主任的张曙光等几个抗日干部在张各庄村见到了八地委书记金城,他们正在开会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鬼子来了!”
金城告诉大家:不要慌,不管男女,一律tuo了衣服出村。
于是众人都按金城说的,脱了衣服,融入夜色之中……
这可是在自个的国家啊!没有强大的国家,人就没有尊严!
金城、张曙光等人最终逃过敌人的追捕了吗?他们又为什么要脱guang了衣服呢?
这是《鬼子进村.年五一大扫荡纪实》一书中介绍的真实故事。
日军侵华期间,我们的百姓、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却不能自由生活!
年,敌人开展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变成了沦陷区,这里的军民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困境。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敌人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仅仅是部分内容:
01根据地变为沦陷区年5月1日开始,侵华日军纠集兵力对冀中根据军进行大扫荡,历时一月有余,在历史专业书中,是这样描述“五一大扫荡”结局的:
“五一大扫荡”,我方伤亡减员达多人,群众被杀害、抓走达5万余人。至6月底,敌军基本上控制了冀中平原地区,我军主力被压缩在中心区以外,一时不能返回。冀中根据地基本上变成了游击区及敌占区。
游击区,那就至多只是“半个天下”了——白天是日本人的,晚上是咱们的;敌占区,则连半个天下恐怕都没有,只能是偶尔一往吧。
日军在大“扫荡”结束后,没有像以往那样撤回沿交通线城市或大据点,而是留下重兵,驻扎在冀中乡村。
参与大扫荡的日军没有退守城市,而是驻守冀中平原乡村,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扫荡结束后,正值秋收季节,日军打算抢收秋粮,以供军需;第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怕花了这么大力气,死伤这么多人才占据的冀中又丢了;第三,日本人到八路军有可能反击。
冀中平原是一个大粮仓,每年为山区根据地提供了巨大的粮食补给,仅年7月至年4月,冀中平原根据地就向平汉铁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运送粮食万斤。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足可以维持万人10个月的生命。
鉴于此,彭德怀在大扫荡后就提议坚持平原根据地建设,力图重建平原根据地。
一方要力图夺回或恢复冀中平原根据地,一方则全力保住已占领的冀中平原,双方必将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02大扫荡后,敌人在冀中修建的岗楼、碉堡有多少?又派了多少兵呢?“五一大扫荡”后,日军仍在冀中地区保持着相当大的兵力,并采取“高度分散部署”,到处设据点、修岗楼,那么日军修建据点和岗楼有多少呢,每个点又派驻多少兵力呢?
以肃宁县为例,“五一大扫荡”以来,日伪在县内新设据点有几十个:
5月2日,敌人在石连城建岗楼,驻日军一小队,伪军一小队;
6月,敌人在景口据点增兵,驻日军一中队,伪军一中队;
6月,敌人在大史堤建岗楼,驻伪军一小队;
6月,敌人在泥洞建岗楼,驻日军一小队,伪军一小队,伪警一小队;
6月,敌人在何庄建岗楼,驻伪军一班;
6月,敌人在曲吕建岗楼,驻伪军一小队;
6月,敌人在豆阎庄建岗楼,驻伪军一小队;
6月,敌人在吕庄建岗楼,驻伪军一班:
6月,敌人在龙堂建岗楼,驻伪军一小队:
6月,敌人在西辛庄建岗楼,驻伪军一中队;
6月,敌人在宋庄建岗楼,驻日军一班,伪军一小队;
7月,敌人在后堤建据点,驻日军一中队,伪军一中队;
7月,敌人在大阎庄建岗楼,驻伪军一小队;
7月,敌人在窝北建据点,驻日军一小队,伪军一中队,伪警一班;
……
据《深县志》所载“深县境内伪据点碉堡一览表”统计,在冀中腹心区的深县,有敌伪据点、碉堡个,其中41个,是“五一大扫荡”后新建的。这么多新建据点、岗楼,加上原有据点,几乎遍布全县角角落落。
0鬼子驻守村子,乡亲们对待抗日的真实态度怎么样呢?以前,日本人只是在县城及大城镇待着,许多偏僻村庄的村民,抗了几年日,和日本人都没打过照面。扫荡过后,日本人就在村里住着,一天到晚,低头不见抬头见。
如此一来,汉奸、坏人得了势,觉得腰杆硬了;落后分子更加消极,甚至投向敌人;中间态度的群众,也都顾忌重重。
原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工作的老人,回忆了当年的艰苦岁月,一位村里的老人对他们说:“大侄女,侄子们,你们的家,都距这里不远,我给你们点钱,你们回家吧,在哪儿也不如守着自己的爹娘保险,平时抗日还行,这年头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再抗就危险了,听大伯的话,以后,日本人走了,你们愿意抗再出来,我这都是为你们好!”
当年在大城县县大队工作的王敬老人说,大“扫荡”后两个多月的时候,他悄悄回了青县老家,母亲一见他,又惊又喜一把拉住他说:“儿啊,不要干了,咱村现在就住了鬼子,太危险了,干点别的活吧?”
王敬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妈,日本鬼子这么欺侮咱们,不抗日不行,您有三个儿子,死了我一个还有两个嘛!”
“这年头是日本人的天下了”,这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五一大扫荡”后的实际情况。不要说主力部队了,就是县大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也不太好找。
有的老人回忆说:“五一大扫荡”后的大城县“全县仅剩三十六七个县区干部坚持斗争,到处碉堡林立,公路如网,伪大乡、伪保甲和伪情报网在各村建立起来,鬼子以抓去的叛徒做眼线,驱使着以叛徒组成的宪兵工作队到各村抓干部、党员,杀人放火,横征暴敛,全县处于一片恐怖状态”。
大城县是如此,其他各县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如当年任之光县县委书记的曹洪涛老人也说,县里在“扫荡”后只剩下几十个干部,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
04抗日的干部战士,如何在沦陷区生存呢?徐光耀老人则说,当年剩下的点武装人员,“只得换上便衣,昼伏夜动,土匪似的搞些扰敌或宣传活动”而己,白天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就是在夜晚,也不可能正大光明地走道。
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金城、张曙光等抗日干部,听说日本鬼子进了村子,都匆忙脱掉了衣服,光着身子跑进村外的夜色之中。
之所以要脱掉衣服,也是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总结的经验,因为人的皮肤和土颜色一样,夜幕中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就这样,他们一个个光着身子逃了出来。
冀中作家徐光耀创作的小说《平原烈火》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鬼子、“皇协”到处跑,到处发横,爱杀就杀几刀,爱打就打几枪。抗日的政权都不见了,穿军装的八路一个也没有了,妇救会,青抗先,还有哪个胆大的敢提一提?各村都成立了“维持会”,都给敌人“挂上钩”了。看吧,满眼尽是敌人的势力:白天,满天都是膏药旗;黑夜,遍地都是岗楼灯…时间好像几天之间就倒退了二十年。
在“倒退了二十年”这样的客观环境下,百姓们见不着我们的队伍,见不着我们的干部,只瞧见村口岗楼的太阳旗,只听见这个叛变那个投敌,也不由有些悲观感叹地说:“难道五年抗战就这样结束了吗?”
参考资料:《鬼子进村五一大扫荡纪实》。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440.html